產婦坐月子要注意些什麼

本文已影響2.74K人 

自胎兒及胎盤娩出到全身器官?乳房除外?恢復至懷孕前狀態,一般需要6~8周時間,這段恢復期被稱爲產褥期,即哺乳期的頭1~2個月(民間俗稱坐月子)。

產婦坐月子要注意些什麼

產婦的生理變化:坐月子期間,產婦身體變化很大,身體的各個系統逐漸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子宮逐漸縮小,到產後10周左右,子宮縮小而進入盆腔,在腹部已不能摸到。所以部分產婦產後會出現一陣陣的下腹疼痛,這是子宮收縮所致。疼痛的性質與分娩時宮縮疼痛一樣,但相對較輕。孕期積蓄於體內的過多水分需要排出,產婦汗腺功能活躍,出汗增多,尤其是睡眠後和剛醒來時更明顯,這是正常現象,而不能認爲是產婦身體虛弱。同樣道理,產後的幾天內尿量會增多,以後逐漸好轉。胃腸肌張力及蠕動減弱,腹肌及盆底肌鬆弛,容易便祕。分娩後腹內壓力明顯降低,橫膈降至正常位置,心肺活動空間恢復至孕前一樣,加上沒有胎盤循環,心臟負擔減少,心率、脈搏減慢許多。產後陰道排出的血液和分泌物稱爲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約4~6周。

產後幾天內惡露爲血性,色鮮紅,量多如月經量,有時含小血塊、少量胎膜和壞死蛻膜組織;之後逐漸轉爲漿性惡露,色淡紅,含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陰道分泌液,且有細菌;漿性惡露持續約2周後變爲白色惡露,黏稠,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約持續3周乾淨;部分剖宮產產婦惡露持續時間稍長。觀察惡露情況應該注意惡露量、色澤和氣味,若惡露持續時間過長或量過多,或伴有腐臭味,應及時處理。

小寶寶的生理現象: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第一天內排大小便,如果24小時後仍未解大便或小便,需要報告醫務人員,檢查新生兒有無先天性畸形的存在。新生兒出生後一週內體重逐漸下降約6%~9%,是生理性的,爲正常現象。出生後3~4天,嬰兒可能出現脫水熱,這也是新生兒早期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主要原因是嬰兒脫水。大約50%以上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的皮膚和眼睛出現發黃現象,一般在出生後2~3天開始,一週內達到高峯,10天左右消失,早產兒可能會退得慢些。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出現乳腺腫脹,女嬰還可能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這是因爲出生前受母親激素的影響而出現的暫時性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

產婦需注意的問題:一般分娩後產婦即有乳汁分泌,產後7天內的乳汁稱爲“初乳”,富含大量免疫物質,如各種抗體,對嬰兒健康有利。推薦母乳餵養,產後半小時開始哺乳,按需哺乳。第一次哺乳前,應將乳房、乳頭用肥皂及溫開水洗淨。以後每次哺乳前均用溫開水擦洗乳房和乳頭,母親要洗手。哺乳時應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嬰兒口中;先讓嬰兒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乳房,每次哺乳後擠一滴乳汁塗於乳頭有利於防止乳頭裂開,若出現乳頭裂開,可於哺乳後用蓖麻油鉍糊劑塗乳頭。若出現乳脹,用熱毛巾敷乳房,按摩乳房促使乳汁通暢,必要時用吸乳器將乳汁吸出。

產後應進行適當活動及做產後保健操。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於產後6~12小時內起牀稍事活動,產後第2天可在室內隨意活動,按時做產後保健操。有會陰切口或剖宮產的產婦,產後第2~3天也可起牀活動,待拆線後切口不感疼痛再做保健操。產後保健操包括能增強腹肌張力的擡腿、仰臥起立動作和能鍛鍊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縮肛動作。產後2周開始加做胸膝臥位,以預防或糾正子宮後傾。

產婦的營養:在生理上,產褥期婦女一方面要恢復母體妊娠和生產所帶給身體的透支,另一方面,要承擔分泌乳汁與哺育嬰兒的繁雜重任,故需要充足的睡眠、適當的心理調整和營養補充,使身體逐漸恢復體質並保證乳汁的分泌。

由於營養是乳汁的物質來源,產褥期營養狀況對乳汁分泌的影響是非常肯定的。乳汁的營養成分可由食物提供經體內合成,也可由母體組織分解代謝產生。如果產後營養不足或缺乏,乳汁中的營養成分可通過動用母體儲備,甚至犧牲母體組織來維持,泌乳量短期內不會下降,乳汁中的成分也基本恆定,但影響母體的健康。如果產婦的各種營養素攝入量嚴重不足,體內分解代謝就會增加,並因此導致產後母體難以恢復,甚至體質下降和出現營養缺乏病,同時使母乳分泌量減少。

營養關注點:

1.補充足夠的能量。產褥期婦女因自身恢復、乳汁分泌、哺育嬰兒而需要更多的能量。產褥期是女性一生中需要能量最多、進食食物也最多的時期,充足的食物是能量的來源。穀類、魚類、肉類、蔬菜、水果一樣都不能少。一日以4~5餐爲宜。主食應包含粗糧、雜糧(燕麥、小米)、豆類(紅豆、綠豆等),約300~500克。

2.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妊娠、分娩、哺乳的過程是體內蛋白質合成爲主的過程,由於產婦體內蛋白質代謝基本上處於負氮平衡。蛋白質的補充尤其重要。傳統上,我國產婦有吃雞蛋、吃魚和喝雞湯習慣,從補充蛋白質營養而言是合理的。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雞蛋、魚類、禽肉類,每日補充量約250克。大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是植物性食物中的佼佼者,也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對素食人羣尤其重要。

3.糾正鐵缺乏。隨胎兒、胎盤的娩出及分娩時出血,母體會丟失孕期儲存鐵的80%甚至更多,因此產後要繼續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適當時也可補充小劑量的鐵劑,以糾正孕期的鐵缺乏狀況。傳統上,我國產婦有吃紅糖的習慣,就補充鐵而言,這是合乎科學的。此外,紅肉、動物肝臟、動物血也是鐵的良好來源。

4.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不可忽視。乳母膳食中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嬰兒急性腳氣病曾有典型的病例報道。其實各種維生素缺乏均會引起嬰兒和母體雙方的健康失常。因此產褥期膳食必須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果膠、有機酸等成分,可增加食慾,防止便祕,促進泌乳,保證乳汁的質量。每天要保持供給量500克以上。有些地區傳統習慣產後禁吃蔬菜和水果,應予以糾正。

最後有一點需要糾正的是,中國人過分強調坐月子而漠視之後的哺乳期,這是極不合理的。如有些地方,乳母在產後一個月內平均每天吃雞蛋8~9個,有的一頓就吃7~8個雞蛋,或每天吃一隻雞,遠超過本身對蛋白質的需要,並加重腎臟的負擔。而滿月後恢復到普通家庭膳食,雞蛋、雞等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明顯減少,影響乳汁分泌。因此,需要注意產褥期攝入的食物數量要適當,各種食物的搭配要合理,產褥期後的哺乳期也需要合理補充營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