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本文已影響5.56K人 

頭痛病是指由於外感與內傷,致使脈絡拘急或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頭部疼痛爲主要臨牀特徵的疾病。頭痛既是一種常見病證,也是一個常見症狀,可以發生於多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有時亦是某些相關疾病加重或惡化的先兆。

頭痛

本病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偏頭痛,一般人羣發病率達5%,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患病率爲985.2/10萬,30歲以下發病者逐年增長,男女患病率之比約爲1:4。相當數量的病人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於中醫

我國對頭痛病認識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記載,《內經》稱本病爲“腦風”、“首風”,《素問·風論》認爲其病因乃外在風邪寒氣犯於頭腦而致。《素問·五臟生成》還提出“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的病機。漢·《傷寒論》在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厥陰病篇章中較詳細地論述了外感頭痛病的辨證論治。隋,《諸病源候論》已認識到“風痰相結,上衝於頭”可致頭痛。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對內傷頭痛已有較充分的認識,認爲“有氣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臟氣鬱厥而疼者”。金元以後,對頭痛病的認識日臻完善。《東垣十書》指出外感與內傷均可引起頭痛,據病因和症狀不同而有傷寒頭痛、溼熱頭痛、偏頭痛、真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氣血俱虛頭痛、厥逆頭痛等,還補充了太陰頭痛和少陰頭痛,從而爲頭痛分經用藥創造了條件。《丹溪心法》認爲頭痛多因痰與火。《普濟方》認爲:“氣血俱虛,風邪傷於陽經,人於腦中,則令人頭痛。”明·《古今醫統大全·頭痛大法分內外之因》對頭痛病進行總結說:“頭痛自內而致者,氣血痰飲、五臟氣鬱之病,東垣論氣虛、血虛、痰厥頭痛之類是也;自外而致者,風寒暑溼之病,仲景傷寒、東垣六經之類是也。”另外,文獻有頭風之名,實際仍屬頭痛。正如《證治準繩·頭痛》所說:“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爲二門,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其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速安也;深而遠者爲頭風,其痛作止不常,愈後遇觸復發也。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

西醫學中的偏頭痛,還有國際上新分類的週期性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及慢性陣發性偏頭痛等,凡符合頭痛證候特徵者均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