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沒肉小心內臟有肉 控制體重必知N對關鍵詞

本文已影響2.84W人 

減肥無疑是夏季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節食、運動和藥物也是人們最經常選擇的方法。現在醫生在臨牀還發現一些新問題。比如有些小姑娘節食減肥,花了好大力氣,看起來似乎是挺瘦了,體重也不重,一測卻發現居然有脂肪肝,屬於內臟肥胖。說穿了,就是這些人的脂肪跑錯了地方,不好好在皮下呆着,反而都跑去內臟了。於是人看起來不胖,體重也不重,但內臟胖得驚人;更重要的是,這種肥胖還比皮下脂肪多更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尤其的“壞”。

身上沒肉小心內臟有肉 控制體重必知N對關鍵詞

其實對於一個想要保持健康體重的人來說,要控制體重,首先必須弄清楚一些和肥胖有關的關鍵詞,才能真正的控制體重,而又不會帶來一些對健康的不良反應。

肥胖VS隱性肥胖

我們都知道,肥胖一般是用BMI來計算的,也就是身高/(體重×體重)。一般來說,BMI≥24kg/㎡爲超重;BMI≥28kg/㎡爲肥胖。

那麼什麼是隱性肥胖呢?其實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看起來沒肉,其實一堆肉,脂肪都跑到內臟裏去了。這首先和人種有一定聯繫,有研究發現,亞洲人比歐美人種更容易出現將軍肚,歸根到底就是脂肪愛往內臟跑惹的禍。內臟肥胖更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是更糟糕的一種肥胖。在檢測自己是不是超重/肥胖,還應該參考腰圍和體脂分佈情況。如果腰圍特別粗,或者雖然體重不重但體脂數值很高,都要提高警惕;相反,有的運動員雖然體重重,但脂肪少、肌肉多,這種人即使BMI超標,身體健康倒是比較好的。

節食VS營養干預

減肥就是少吃,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概念。其實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爲要控制體重,必須合理膳食,而許多胖子以前都有暴飲暴食的習慣,對比過去,自然要適當少吃一些。

但這種合理膳食、營養干預的“少吃”和節食卻是兩碼事。節食是讓你一概不要吃,而營養干預是知道你吃什麼,不吃什麼,這樣纔不會在減重的同時丟失健康。

熱量VS升糖指數

對減肥有所關注的人,大概都知道熱量一說。如果你去快餐店吃了2兩油炸土豆條,那麼你吃進去的熱量起碼得拖3個小時的地板才能消耗掉。

關於升糖指數,可能一般人就比較陌生了。通俗來說,任何食物吃進去都可能讓你的血糖上升,但是不同食物引起血糖的上升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升糖指數。升糖指數和食物的熱量不一定相關,比如南瓜熱量並不高,但升糖指數就很高,可以短期內快速引起血糖波動,所以如今不怎麼推薦給糖尿病患者吃南瓜。升糖指數高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短期內引起血糖快速升高,此時如果沒有適當的運動配合加以消耗的話,這些糖分就可能被儲存到肝臟並最終轉化爲脂肪。相反,如果升糖指數低一些,那麼血糖波動不會太快,也容易被消耗掉,就不太容易引起發胖。

所以對於一個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避免進食高熱量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就很有必要了。

運動VS超量恢復

許多人問爲啥運動減肥越減越肥?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應該說,運動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方式,而且可以幫助肌肉增長,但光運動確實無法減重,這和超量恢復有關。

很多人都有種感覺,在運動後尤其容易暴飲暴食,這其實就是運動後的超量恢復。因爲運動消耗了大量的熱量,所以機體會做出反應,調動攝食中樞,讓你更多地攝取能量,來彌補被消耗的部分。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堅持運動都是好習慣,但如果光運動不配合營養管理,那麼要控制體重就不太容易。

藥物VS手術

最後來說說藥物和手術,這兩個都是減肥者很關注的問題。

關於藥物,必須強調的是,科學的非藥物干預能讓60%的代謝綜合徵患者不必藉助藥物恢復健康。只有對於運動和飲食營養干預的患者,纔會考慮藥物治療,同時即便接受藥物治療,也必須進行營養飲食的干預。

手術則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肥胖治療方法,但這僅限於BMI超高的“大胖子”,一般胖子並不適合。不過手術的效果也很明確,特別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對於2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的患者,減重手術能夠協助治療糖尿病。所以對於手術,我們要冷靜看待,如果確實符合手術指徵也可以考慮,但不能貿然進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