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職場青壯年血脂異常

本文已影響1.77W人 

近五成職場青壯年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高血脂

“血脂異常就是高血脂嗎?”對於血脂異常,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12日,長春市第二醫院內二科主任李敏指出,血脂異常不等於高血脂。血脂檢查通常共4項,即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高血脂一般指的是除HDL-C以外的3項升高,尤其是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屬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HDL-C升高則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下降纔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因此,“血脂異常”比“高血脂”更能概括血脂變化的情況。

近年來,患高血脂症者越來越多,但高血脂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性、進行性和全身性的,可導致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周圍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等。

一次血脂異常不能判定爲高血脂

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高血脂逐漸被重視,很多人在每次體檢中都很關注自己的血脂情況。一週前,市民趙先生在健康體檢中,檢出自己的總膽固醇值偏高,達6.5毫摩爾/升。“我這是不是高血脂呀?”趙先生很擔心。對此,李敏指出,一次體檢檢出血脂4項中某項數值偏高並不一定意味着患上了高血脂。

正常成人的總膽固醇爲2.9~6.0毫摩爾/升,當總膽固醇>6.2毫摩爾/升時爲高膽固醇血癥,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梗塞等。一般來說,體檢得到的數據會受近兩週內飲食、生活習慣的影響,如果近期運動較少,飲食較爲油膩,血脂檢測就可能會超過指標。所以,一次體檢發現血脂偏高,不必急着吃藥,可在保持6周正常飲食後複查,如果複查結果仍然超出正常範圍,纔可確診。需要注意的是,複查前3天要清淡飲食,前一晚要禁食空腹。#p#副標題#e#

血液黏稠度高並非高血脂

“血液黏稠就是高血脂。”很多人都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爲一談。李敏表示,這是錯誤的。“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動性的一個指標,理論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這些指標在實際應用中是否真的能夠預測血栓還需要深入的研究。而大量飲水、嚴重脫水、嚴重缺氧、患骨髓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都會使這項指標發生變化。

此外,血液黏稠度與冠心病的發病也沒有必然聯繫。冠心病發生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一是血管壁上有脂質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二是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進一步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高並不一定形成血栓,如果人的血管壁很光滑,血液黏稠度再高,也不會有危險。

高血脂症是指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造成的血脂異常。但血液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的異常只能通過血脂檢查發現。一般建議普通人每年進行一次血脂檢查,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監測。

高血脂者回歸正常需降脂

“化驗單上的血脂都在正常範圍之內,爲什麼還要繼續降脂呢?”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李敏指出,採空腹血做血脂檢查時,會檢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4項內容,如果前3項超過正常值,就可以確定是高血脂了,但並不是血脂在正常範圍就不需要降脂。其實,血脂水平在正常範圍內並不代表治療達標,還要依據病情進行具體分析。

降脂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佈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中,便將未確診冠心病,但總膽固醇≥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8mmol/L的人羣列爲心血管危險極高人羣,應進入一級預防狀態。#p#副標題#e#

提倡三低飲食 控制血脂

很多人都認爲高血脂與瘦人無關,是胖人的“專利”。其實,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是高血脂的兩個決定因素。胖人不一定血脂高,瘦人的血脂也不一定就正常。有高血脂危險的人可以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法,將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李敏表示,容易引發血脂異常的不合理生活方式主要有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吸菸等。建議高血脂人羣堅持三低飲食,即低油、低鹽、低熱量飲食。因爲攝入能量超過消耗所需時,會導致超重或肥胖,而超重或肥胖是導致高血脂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總熱量攝入成爲高血脂者飲食治療的重要原則。

黃瓜、茄子、綠豆、香菇、山楂、蘋果、燕麥、玉米等都具有降血脂作用,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對於血脂輕度升高者,通過飲食調整和積極運動可以使其控制在正常範圍,情況嚴重者通過控制飲食和身體鍛鍊也達不到降低血脂的效果,就需要採取藥物治療,但必須按醫囑服藥。

堅持鍛鍊身體 預防血脂異常

“要想將高脂血症的危害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是早期預防。”李敏指出,生活要有規律,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不可暴飲暴食。

要注意堅持鍛鍊身體,以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爲主。鍛鍊前,做5分鐘的準備活動,如伸展運動、慢走等,使各關節得到舒展,鍛鍊後再做5分鐘的放鬆活動,保護心臟、肌肉、關節,減少損傷。尤其注意不能經常熬夜,要注重勞逸結合,纔能有效預防血脂異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