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久治不愈當心腸癌 腸癌有4種症狀

本文已影響2.21W人 

貧血久治不愈當心腸癌 腸癌有4種症狀

大腸癌表面黏膜發生糜爛、潰瘍出血引起的長期慢性失血,是導致貧血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因疲乏氣短兩月餘到醫院就診。抽血化驗血紅蛋白爲70克/升,被診斷爲缺鐵性貧血。經補充鐵劑及維生素C治療半月,症狀改善不明顯,複查血紅蛋白無明顯上升。繼續補鐵治療兩個多月,血紅蛋白一度上升,但不久又跌至68克/升。後來,血液科專家做了血塗片與骨髓塗片檢查,仍然確診爲缺鐵性貧血。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患者缺鐵性貧血呢?專家們困惑不已。論營養與富鐵食物的攝入,患者不缺乏,同時也沒有痔瘡、胃病、慢性腹瀉等病史。後來,專家們意識到,患者可能患有大腸癌。其特點是,經補鐵治療,患者血紅蛋白時高時低或始終難以糾正。最後,消化科專家進行會診,併爲該患者做了全結腸鏡檢查,確診爲升結腸癌,患者被轉入外科進行手術切除。

貧血久治不愈,需要高度警惕大腸癌。在大腸癌患者中,以貧血爲首發症狀到醫院就診的佔5%左右。患者無腹痛、腹脹以及便祕和腹瀉交替現象,也無解膿血便等結腸癌症狀,因此容易被漏診。

大腸癌患者爲什麼會貧血呢?首先,大腸癌表面黏膜發生糜爛、潰瘍出血引起的長期慢性失血,是導致貧血發生的主要原因。這種慢性失血比較隱蔽,猶如一個無底的窟窿,上面補進來,下邊又漏出去,所以患者的缺鐵性貧血始終難以糾正。其次,大腸癌本身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造成對營養物質的掠奪性消耗,猶如 “寄生”在體內的寄生蟲汲取體內營養,使造血原料消耗過多而導致貧血發生。最後,晚期大腸癌可轉移至骨髓,直接對造血系統構成破壞,使骨髓造血儲備功能降低,造血的“發源地”出現危機而導致貧血。

延伸閱讀:腸癌有4種症狀

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爲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爲1.65:1。

臨牀表現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着癌腫發展,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爲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牀症狀及體徵。

1、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的主要臨牀症狀爲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右半結腸癌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疲勞、乏力、氣短等症狀。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纔會出現腹部症狀,這也是腫瘤確診時,分期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腸阻塞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祕、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帶有新鮮出血的大便表明腫瘤位於左半結腸末端或直腸。病期的確診常早於右半結腸癌。

3、直腸癌

直腸癌的主要臨牀症狀爲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者,易受糞塊摩擦引起出血,多爲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爲“痔”出血。病竈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爲“腸炎”或“菌痢”。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爲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爲不全性梗阻。

4、腫瘤浸潤及轉移症

大腸癌最常見的浸潤形式是局部侵犯,腫瘤侵及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相應的臨牀症狀。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是直腸癌侵及骶神經叢所致。腫瘤細胞種植轉移到腹盆腔,形成相應的症狀和體徵,直腸指檢可在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內捫及塊物,腫瘤在腹盆腔內廣泛種植轉移,形成腹腔積液。大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至淋巴結,也可通過血行轉移至肝臟、肺部、骨等部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