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本文已影響7.48K人 

黃芩

別名:山茶跟、黃芩荼。

黃芩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入藥部位:脣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

黃芩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製:1、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鐘,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暴曬)。

2、酒黃芩:取黃芩片,酒炙法炒幹。

黃芩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主治:止血,安胎。

黃芩的配伍

1、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爲末。米泔淨洗,香油調搽。(《普濟方》)

2、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爲末。每服方寸匕,溫水調下。(《聖惠方》)

3、吐血衄血,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瀉心湯主之: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三升,煮一升,熱服取利。(張仲景《金匱玉函》)

黃芩的禁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黃芩的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風熱溼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2、《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3、《本經》: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

4、《本經逢原》:苦寒,無毒。中空者爲枯芩入肺,細實者爲子芩入大腸,並煮熟酒炒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