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蘇飲

本文已影響3.03W人 

參蘇飲

方歌: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幹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相宜。

參蘇飲

方義:本證是由素體脾肺氣虛,內有痰溼,復感風寒所致。治療方法以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爲主。風寒束表,肺氣閉鬱,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痰溼壅肺,阻滯氣機,故咳嗽痰白、胸脘滿悶;表證應當脈浮,今脈反弱,且見倦怠無力、氣短懶言,是氣虛之徵。方中蘇葉辛溫,歸肺脾經,功擅發散表邪,又能宣肺止咳,行氣寬中,故用爲君藥。臣以葛根解肌發汗,人蔘益氣健脾,蘇葉、葛根得人蔘相助,發散而不傷正。半夏、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氣;木香、枳殼、陳皮理氣寬胸,醒脾暢中;茯苓健脾滲溼以助消痰。如此化痰與理氣兼顧,既寓“治痰先治氣”之意,又使升降復常,有助於表邪之宣散、肺氣之開合,七藥俱爲佐藥。甘草補氣安中,兼和諸藥,爲佐使。諸藥配伍,共成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功。

參蘇飲的組成用法

組成:人蔘、紫蘇葉、幹葛(洗)、半夏(湯洗七次,薑汁制,炒)、前胡(去苗)、茯苓(去皮)各6克,枳殼(去瓤,麩炒)、木香、桔梗(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各4克。

用法:上藥㕮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7片,大棗1個,煎至140毫升,去滓,微熱服,不拘時候。

加減:若惡寒發熱、無汗等表寒證重者,宜將荊芥、防風、葛根;頭痛甚者,可加川芎、白芷、藳本以增強解表止痛作用;氣滯較輕者,可去木香以減其行氣之力。

參蘇飲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虛人外感風寒,內有痰溼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或痰積中脘,眩暈嘈雜,怔忡噦逆。

運用:本方用於虛人外感風寒,內有痰溼證。臨牀應用以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或痰積中脘,眩暈嘈雜,怔忡噦逆爲辨證要點。

參蘇飲的文獻摘要

1、汪昂《醫方集解·表裏之劑》:“此手、足太陰藥也。風寒宜解表,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故用參、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嘔,枳、桔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俱和,則邪散矣。”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2:“治感冒發熱頭疼,或因痰飲凝結,兼以爲熱。……中脘痞滿,嘔逆噁心,開胃進食,無以逾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