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隱跡社會是爲何?

本文已影響2.06W人 

自從1993年發現首例HIV感染者以來,黑龍江省到目前共確認了270多名艾滋病感染者及發病者。其中大部分病人在確知自己的病情後便銷聲匿跡,逃離救助機構的視線,能夠主動配合接受治療的僅有34人。

艾滋病人隱跡社會是爲何?

中國《艾滋病防治條例》將於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負責人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說,《條例》的總體原則之一是處理好保護特殊人羣的合法權益與採取控制措施的關係,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權利和義務。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治專家分析說,專業預防控制機構對艾滋病人的信息有嚴格的保密制度,而新頒佈的《艾滋病防治條例》更明確規定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有關信息,雖然如此,被確診的艾滋病人仍有很多選擇消極隱跡的做法,主要原因是迫於外界壓力而不得已。專家擔憂,他們隱跡到人羣中,不僅使病人自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也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病人不辭而別,疾控中心計劃落空

從2005年11月1日起,黑龍江省在全省各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了艾滋病自願免費諮詢檢測點。11月1日,也就是檢測點對外開放的第一天,哈爾濱市疾控中心自願接受檢測者當中有一年輕男子被確認感染艾滋病,檢測結果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無誤。

這個檢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說:“當時是兩個人一起來的,他們都很瘦。他們擡頭時,我被他們灰黃的臉色和冷漠的眼神嚇了一跳。其中一個人露出胳膊時,我看到他的胳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潰爛,血管已經癟了,我紮了半天竟沒抽出一滴血,最後還是他的同伴幫着採了血樣。”

檢測結果出來後,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按照被檢測者留下的電話與其聯繫,對方對這個結果並沒有表示突然。他在電話裏說,自已經有十幾年的吸毒史了,其實早就懷疑染上了艾滋病。檢測一下,不過是想看看自己還能活多長時間。工作人員希望他能夠再來中心,商議下一步治療的問題。對方在電話裏口頭答應了,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卻再也沒有露面,電話也無法接通。

這位工作人員補充說,原本打算患者來了之後,好好給他做做工作,然後對他身邊的人進行必要的篩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他及其他人的健康,但他的失蹤使這些迫切需要開展的工作無法進行。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吳玉華說,類似的情況在艾滋病人中比例不少。目前在黑龍江省內已經確認的270多例艾滋病感染者及發病者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有聯繫,其餘大多數人銷聲匿跡了。

吳玉華說,這種局面的不利後果有幾方面,一是病人本人得不到救治,病情在拖延中加重,死亡率上升。二是防治機構無法掌握病人的情況,不利於進一步開展防控救治工作,也無法由此掌握艾滋病患者羣的整體情況。三是艾滋病人隱蔽地散落在社會上,除了他們自己,旁人極少了解他們的病情,艾滋病因此具備了傳播的可能。四是上述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恐慌。

得不到保護,一些艾滋病人生活窘迫

艾滋病人爲什麼躲避救治?吳玉華解釋說,一是現實的生存環境所迫。大衆對艾滋病缺乏瞭解,有恐懼心理,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有歧視心理。在這種情況下,艾滋病人惟恐暴露自己的病情後失去安身之所。二是目前政府和社會的救治體系不完備,尚不能提供有效的治療和其他更多方面的援助,而患者本人一般無力承受昂貴的治療和維持費用負擔。因此,多數患者走上了自暴自棄的道路。

2006年1月17日至19日,黑龍江省農墾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國內最大的艾滋病索賠案。16名因在醫院輸血而被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及其親屬向法院提出3000餘萬元的賠償請求。案件在國內震驚一時,3名相關醫務人員因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分別被判處2年、5年和10年有期徒刑。

黑龍江省農墾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國內最大的艾滋病索賠案。

與很多艾滋病人境況不同的是,這些病人的病情在他們所在的地方並沒有被保密。一位患者的家屬說,他們爲了治病已經花費了14萬多元,欠了很多外債。因爲當地人都知道他們得了艾滋病,債主怕他們活不長,紛紛上門來討債。“爲了還債,前些天我們決定賣掉現在居住的房子,今後只有租房了。”這位患者的家屬撫着自己只有6歲的兒子流着淚對記者說,“當地幼兒園知道我們的兒子得了艾滋病,當時就把孩子攆了出來。可憐的孩子,家裏30多平方米的地方就是他現在的全部活動空間。有時候他特別想出去玩,可是外面的冷言冷語怕他承受不了。”

因輸血而導致病人感染艾滋病的醫院閉門謝客。

16名感染者中的一位對記者說,自從他們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後,當地人都叫他們“老艾”,原來的親朋好友都開始敬而遠之。他和妻子原來做生意,每年收入四五萬元。被發現感染了艾滋病後,生意荒廢了,積蓄花光了,原來的生意夥伴都躲得遠遠的。

這16名感染者是不幸的。而病情的公開化、社會的歧視更加劇了他們的不幸。如果不是這樣,他們至少可以相對安靜地生活。

吳玉華講了這樣一個事例:一個25歲的男青年得知自己患了艾滋病後萬念俱灰,在單位辭了職離家出遊,準備自殺。看到各地關於艾滋病的救治宣傳後他改變了念頭,回到省疾控中心希望得到救治,並表示願意爲本地的社會救治工作盡一份力。對這個病人,吳玉華覺得很爲難,一方面是現有的條件無法爲其提供更多的幫助,一方面是對他的誠懇和熱心一時無法答覆。吳玉華說:“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好好保護自己,儘可能接受治療。”

新《條例》體現人文化,關懷政策需落實

據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最新評估顯示,中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65萬人。

爲了幫助艾滋病人樹立重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國目前實行了“四免一關懷”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經濟困難的艾滋病人可以到指定醫院免費接受抗病毒治療,自願接受檢測者可得到免費初篩檢測,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免費提供母嬰阻斷藥物和嬰兒檢測試劑,地方政府免費開展對艾滋病遺孤的心理康復和義務教育,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關懷等。

這些積極的政策,對開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但在落實過程中並不順利,實質性進展緩慢,特別是資金問題成爲制約各地防治工作的主要瓶頸。也正由於無法提供更實質性的救助措施,大多數艾滋病人選擇了躲避。

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最近召開的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經驗交流會上說,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態勢,但在特定人羣和局部地方感染率很高,疫情正在從高危人羣向一般人羣擴散,當前是艾滋病防治的關鍵時期。

《艾滋病防治條例》中規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條例同時也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應當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接診醫生,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故意傳播艾滋病將承擔法律責任。

吳玉華說,對待艾滋病人需要形成一套特定的工作方法,真正把國家的“四免一關懷”政策落到實處。針對當前艾滋病多發的實際情況,要採取切實的辦法,特別是加強對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險行爲的人羣採取干預措施。同時要進一步爲艾滋病人創造寬鬆的社會環境,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對待,幫助他們走出疾病陰影,使他們不至於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消沉和躲避。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權利享受快樂的生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代表雷若舟說:“不僅政府部門,醫療機構也要保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隱私權,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夠繼續作爲社會正常的一員生存下去而不被歧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