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未成年同性之戀

本文已影響5.97K人 

同性戀一直是社會的特殊人羣,那麼這羣特殊人羣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什麼,讓我們走近未成年“同性戀”一族!

怎樣處理未成年同性之戀

初中更易產生同性依戀

彭校頑(廣州市某中學初三級級長)

有多年學生工作經驗的廣州市培正中學初三級級長彭校頑表示,同性依戀是初中階段的普遍現象。初中兩個女生特別要好,每人潛意識都需要同性友誼,這比異性友誼更深。當她們大一點的時候,對這方面就會變得低調。另外,很多中學生由於身處較爲空虛、孤單的環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將強烈的感情投向同性,這和初中拍拖原理一樣。對於中學階段同性交往過密,彭老師認爲,情感沒有對錯之分,這種同性依戀是很正常的,但引導這類學生在公衆場合要注意形象,學會掩飾,不要引來嚴重誤會,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對這類學生從心理方面合理引導。

心理依賴不是真正的同性戀愛

李伯平(青少年中心社工)

在中學階段出現同性過密的情況,一方面是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小學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斷乳,加上父母對孩子與異性交往的態度,使得青少年一時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是中學生處在特殊年齡段獨有的心理變化,他們心理處在半成熟區,對外部事物很好奇,喜歡去嘗試。三是由於在中學階段,男女社會角色基本建立,身體發生顯著變化,渴望戀愛,但往往在戀愛過程中受挫,沒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對異性戀失去信心,轉而傾向同性。然而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戀愛,只是心理上的互相依賴。建議家長和老師加強同孩子的溝通,多一些青春期教育,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不要過分嘮叨,更不要強制,否則將適得其反。

長輩多引導 擴大孩子交流羣

曾錦華(廣東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

現在所謂的中學生同性戀是僞同性戀,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理解、生理髮育理解、想了解異性的一種心理認知障礙。雖然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各種信息,但對信息的認識始終處在外觀平面的程度 ,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們是不容易逾越這個認知障礙的。曾先生講到一個例子,一個女孩子在來初潮的時候,由於之前沒有獲得任何關於這方面的信息,被嚇得大哭。其母親問清原因後,告訴她這是正常現象,並給她講了很多關於女孩子青春期的事,而且還教她關於這期間怎樣處理生理衛生等知識。本以爲女兒會安心,沒想到女兒反而哭得更厲害,女兒告訴她,電視廣告上是藍色的,而自己的是是紅色的。曾先生說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孩的母親已經做得夠好了,然而社會諮訊的原因使得孩子難以區分真假,於是孩子就有一種迴避心理,他們只能與自己有共同愛好和話題的同性,共同分享自己的心理擔憂和 困惑。於是他們在行爲舉止上也許會有親暱的動作,更有甚者,會覺得自己已經戀上對方,這都是青春期發育的變化而帶來的聯想,把同性當作了自己的‘前哨陣地’”。“我建議父母或者老師不應把這種情況當成洪水猛獸、大逆不道,而對孩子大加指責或者責罵,而是應該擴大孩子的交流羣,給孩子創造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在她們的生活中,這些關鍵詞也許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宇春 中性路線超女偶像

吉本芭娜娜 日本作者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中除了死亡、離異、亂倫、超能力外,變性、女同性戀,和‘個人的分裂’等也是常有的主題

《蝴蝶》 由何超儀和田原主演的這部影片講述了已婚中年婦人與年輕女生之間的曖昧感情,曾一度成爲受爭議的香港女同電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