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或有更多致畸風險

本文已影響1.71W人 

一位研究者說,抗癲癇藥物(抗癲癇藥)給胎兒帶來的實際風險高於那些產品標籤上標註的先天缺陷風險。

抗癲癇藥物或有更多致畸風險

在丹麥的一項登記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抗癲癇藥會增加新生兒低體重,早產,頭圍低於正常指標等的風險,位於丹麥奧爾胡斯的奧爾胡斯大學醫院的DemetKilic醫學博士說。

Kilic在世界精神病大會上對參會者說,自1997年到2008年在丹麥的大於一百萬名孕婦中,有2928位孕婦的用藥記錄中顯示她們的懷孕期間使用了抗癲癇藥。

在調整多種因素後,發現下列新生兒出生缺陷比那些在懷孕期間沒有服用抗癲癇藥的產婦的新生兒要更易發生:

胎齡:少0.92天(95%置信區間-0.44~-1.40)

新生兒體重:少31.96g(95%置信區間-12.18~-51.74)

頭圍:少0.07cm(95%置信區間-0.004~-0.14)

Killc進一步說,服用抗癲癇藥的孕婦早產(懷孕37周前生產)的相關風險爲1.51(95%置信區間1.32-1.72),胎齡過小的相關風險爲1.21(95%置信區間 1.10-1.34)。

這種風險已經在動物實驗中被觀察到,這表明齧齒類動物的胎兒在子宮內接觸抗癲癇藥與對照組相比胎兒會更小。但是警告和預防措施已經包含在關於抗癲癇藥出生缺陷的處方信息中。

例如,在緩釋卡馬西平(Tegretol-XR)的標籤中,由於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卡馬西平對胎兒有風險,包括“顱面缺損,心血管畸形,尿道下裂,以及涉及全身各個系統的異常”,基於以上的流行病學資料,但是由於沒有新生兒體重低和早產的可能性,因此有一個懷孕期間風險等級被評爲“D”級的標註。

Kilic說,在丹麥開展的這項註冊研究將有助於填補這項研究空白。

Kilic和她的同時使用了三個丹麥註冊研究的數據:所有出生人口在民事登記處的數據,用藥處方的數據,和一個第三方的關於所有新生兒胎齡,體重和頭圍的出生數據。

關於產婦登記的數據中也有一些潛在的混雜因素,包括懷孕時的年齡,同居狀況,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以及吸菸狀況,是否被登記爲吸毒者。

Kilic說,她的研究組已經得到了關於死胎的數據,但是目前還沒有進行分析。

在Kilic講演後,一位美國的神經病學研究員說,這項研究突出的強調了風險研究法的困難,因爲癲癇婦女懷孕時,這些癲癇婦女和她們的醫生必須做些什麼。

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Otto Muzik博士說,“在懷孕期間,孕婦癲癇發作對胎兒是很不好的”。

OttoMuzik博士對MedPageToday記者說,很明顯,藥物對胎兒有明顯的風險。但是大多數患有癲癇的孕和她們的醫生仍然選擇使用抗癲癇藥,因爲,癲癇發作的失控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在另一方面,關於那些風險點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目前仍不清楚,Muzik補充道,他不知道有任何研究關注懷孕期間產婦發生癲癇而不做任何處理的後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