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青年就業跟走後門無關?中青報:這事並不簡單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原標題:縣城青年就業跟“走後門”無關?這事並不簡單 | 內參快評

縣城青年就業跟走後門無關?中青報:這事並不簡單

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找工作“有能力”比“有關係”更重要。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在《如何才能“用得上、留得住”——對基層就業大學生工作狀態的定量研究》一文中披露,他和團隊發現,所謂“跑關係”“走後門”等途徑得到的資源,對大學生基層就業狀態幾乎沒有影響。這份調查選擇了陝西省和黑龍江省的兩個縣,一共發放了約2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622份。調研的對象是40歲以下青年羣體,主體爲縣級或者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團體、在艱苦行業和崗位工作的青年羣體。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在一些人眼中,在基層就業“有關係”是一個必選項,這種現實困境具體表現在:基層就業選項不多,優質工作崗位較少,而“香餑餑”自然會被當地有背景的家庭盯上,甚至出現過“蘿蔔招聘”的笑話。正如此前馮軍旗博士在《中縣幹部》中所講,“政治家族”在基層社會裏很有影響力,一些重要部門都不會讓“外人”掌控。

因此,沒有背景的年輕人要在基層就業裏獲得更多機會,就必須突破其中圈子化、板結化的問題。

縣城青年就業跟走後門無關?中青報:這事並不簡單 第2張

不過,根據這個最新研究,之所以產生年輕人就業“有能力”更重要的結論,一方面因爲,“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富裕、社會關係豐富的學生,對基層就業參與意願較弱”,換言之,就是這些人去了更大的城市、更高的平臺發展。

另一方面,“一些成績優異、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大學生,但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基層的適應性比較高”,也就是說,自己實力過硬,也就不用懼怕什麼“關係戶”“走後門”的事了。

除此之外,從筆者的觀察看,還有一些因素也值得注意。隨着當前反腐和廉政建設的逐步深入,基層的政治生態已有較大改變,明目張膽地“搞關係”“弄圈子”,不僅會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也更容易被媒體曝光,從而淨化基層就業的環境。

另一方面,基層(尤其是一些縣城)的經濟狀況和就業環境在近年有較大改進,隨着城市化的逐步推進,區域發展定位更加理性,不少縣城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而與之相關的就業環境也在不斷改善。

縣城青年就業跟走後門無關?中青報:這事並不簡單 第3張

再來看在基層就業的青年羣體。年輕人選擇在縣城工作,其羣體一般有兩個來源:其一,是在當地生活、讀書,進而在當地就業,說白了,這可以被稱爲“家鄉就業模式”。

其二,是就業者曾經在大城市奮鬥、漂泊,最終回到縣城定居,可以被看成“返鄉就業模式”。

這兩種模式都需要就業者自己有出色的專業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並不是依靠什麼“關係”“背景”就能搞定的。

每個人的發展情況不同,對就業中“能力/關係”這一對概念的理解也不同。很難想象一個自身實力強大的青年,會把生活的不順遂退給客觀因素,而“走後門”“靠關係”在很多時候,其實也是自身實力不足者的藉口。外界能做的,就是儘量保證就業市場的公平、透明和理性,讓每個人都各盡其才。

撰文/黃 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